花生栽培学
更新时间:2017-12-28 关注:4036
节、概 述
(一)发展花生生产的意义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料作物。花生仁含油量高达50%左右、含蛋白质30%;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D、维生素E等;可以制成花生浆等副食品。花生种衣含有维生素K,医药上可用作止血剂。花生藤适合作大牲畜(牛、马、羊等)和家禽的粗饲料。花生壳可以合成纤维板。花生油饼还含脂肪6-8%,蛋白质50%以上,可加工制成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是牲口的精饲;。
(二)世界花生生产及贸易
全世界每年花生种植面积为2.7-3.0亿亩,平均单产65kg/亩;其中,印度种植面积占世界位;中国居第二;塞内加尔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以上,故有“花生王国”之美称,它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单产居世界首位,达到200kg/亩左右。近几十年来,全世界花生种植面积和单产有所增加,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是花生生产国的生产条件差,栽培和管理水平提高慢,影响了世界花生总产量的提高。
花生世界贸易量和进口市场比较稳定,每年贸易量约10万t;20世纪70年代以前塞内加尔、苏丹、南非等非洲国家是世界上主要出口国;自1975年起中国、美国、阿根廷、印度花生出口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世界花生主要生产和国出口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花生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量约占世界花生出口总量的29.7%左右;此后,阿根廷花生生产和出口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成为世界大出口国。
(三)我国花生生产及贸易
我国花生除西藏、青海、宁夏3省(区)外都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南沿海及四川盆地。据2001年统计,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已突破6000万亩,预计2030年将达到6800-7500万亩;单产将达到300-350 kg/亩。在花生布局上,胶东半岛、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仍然是我国花生的主产区。目前,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较大是山东省、其次是河南省、河北省,广东省居全国第四位。有资料证明:云贵高原、西北及东南丘陵等部分地区热量充足,降雨丰沛,适合花生生长发育需要,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花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目前出口量大的省份是山东省,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3以上,其次是河南、河北;主要出口到欧盟、日本、中东、东南亚、韩国、北美、大洋洲等地。
(四)世界花生进口市场对进口花生的要求
欧盟是世界上较大的花生进口市场,要求进口的花生仁大小均匀、色泽好、不含黄曲霉毒素;带壳花生要求无玻璃、石块等恶性杂质;直接食用或直接用做食品原料的花生,要求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2×10-10,总限量(B1+B2+G2+G1)小于4 ×10-10。
日本以进口花生仁为主,对不完善粒限量为1-2%,同时还要求检验斑点、酸价、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及丁酰阱(不允许检出)。
澳大利亚对进口花生的重金属镉含量要求低于0.05×10-10,而WAO/WHO制订的推荐标准限量为0.1×10-10。
中东地区、韩国、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地区对进口花生的要求不高,但对黄曲霉毒素检验严格,近几年也开始对进口花生中的酸价、过氧化值、斑点粒提出了要求。
第二节、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花生的起源及类型
1、花生的分类及起源
花生为豆科、蝶形花亚科、落花生属(Arachis)的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属内共有21个种,其中只有一个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其余均为野生种。栽培花生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也有人认为较早种植于秘鲁;已有几千年栽培历史
2、花生的类型
1960年,克拉波维卡斯(Krapovickas)将花生栽培种分为密枝亚种(Arachis hypogaea sub-sp. hypogoea)和疏枝亚种(Arachis hypagaea subsp. fastigiata Waldron)。前者又可区分为密枝变种和茸毛变种;后者区分为疏枝变种和珠豆变种。1956年,我国孙大容等根据荚果形状、开花型及其他性状,将我国花生划分为以下4大类型。
(1)普通型 主要特征是交替开花;荚果为普通形,较大;果壳较厚,网纹平滑,种子2粒;花期较长,主茎不着生花;分枝性强,能生第三次分枝;生育期较长,春播145-180d;种子休眠期长,一般50d以上。
(2)珍珠豆型 主要特征是连续开花;荚果为茧形或长葫芦形,果较小,果壳薄,含2粒种子;花期短而集中,主茎可着生花;分枝性弱,很少有第三次分枝;生育期短,春播120-130d;种子休眠期短或无。
(3) 龙生型 主要特征为交替开花;荚果为曲棍形,有明显的果嘴和龙骨状突起,网纹深,含种子3-4粒;主茎不着生花;分枝性很强,有3次以上分枝;生育期长,春播150d以上;种子休眠期长;抗逆性强。
(4)多粒型 主要特征为连续开花;荚果为串珠形,含3-4粒种子,果壳薄;主茎着生花;分枝性弱,没有第三次分枝;生育期短,春播120d左右;种子休眠期短。
上述各类型,按生育期的长短可分为晚熟种(春播160d以上)、中熟种(春播130-160d)、早熟种(春播130d以下)。
按种子的大小可分为大粒种(百仁重80g以上)、中粒种(百仁重50-80g)、小粒种(百仁重50g以下)。
目前南方大面积的优良品种有粤油116、汕油27、汕油70、汕油523、中花4号等。
(二)花生器官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特点
1、根系
花生根系是圆锥根系,由主根、侧根和次生侧根组成;主根人土深度较大可达2m,一般为40-50cm。
主根和侧根上着生根瘤;根瘤一般在主茎出现4-5片真叶时形成;以后随着植株生长,根瘤数增多,瘤体变大,固氮能力逐渐加强;开花以后,根瘤菌除从植株中吸收必要的营养和水分外,还能供给花生植株氮素,此时根瘤菌与花生是共生关系;盛花期到结荚初期固氮能力较强,提供氮素较多;饱果期固氮能力逐渐衰退,停止,根瘤破裂,根瘤菌回到土壤中。一般每亩花生可固氮2.5-3公斤,其中2/3左右供给花生生长需要,1/3左右残留土中。
2、主茎和分枝
花生主茎直立,具有15-20个节间;主茎一般呈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花生的分枝由腋芽发育而来。从主茎上长出的分枝称为次分枝,从次分枝上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二次分枝,其余类推。一般早熟品种只有2次分枝;晚熟品种则有3次以上的分枝。
按分枝与主茎所成的角度不同,可将花生分为蔓生型、半蔓生型和直生型。
主茎的高矮与粗细程度是衡量个体发育好坏和群体大小的主要指标,矮壮苗是高产花生的重要特征。花生主茎一般不开花结果,开花结果主要集中在、第二对侧枝及它们的次生分枝上,一般占单株结果数的80-90%以上,其中对侧枝占60%以上。因此,促进、第二对侧枝生长对于提高花生产量有重要意义。
3、叶
花生的真叶(完全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片互生,为4片小叶的羽状复叶,但有时也可见多于或少于4片小叶的畸形叶。
小叶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小叶形状因品种而异,可作为识别品种的标志;叶柄基部膨大部分称叶枕,小叶基部也有叶枕;托叶位于叶柄基部,两片,其形状因品种而异,也可作为鉴别品种的依据。
花生真叶的4个小叶具有昼开夜闭的特性,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其原因是花生小叶叶枕上半部和下半部薄壁细胞的胞膜透性随光线强弱而发生变化所致;感夜运动可降低气孔蒸腾作用、调节温度和增强耐旱力,是叶片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4、花序和花
花序着生在叶腋间。它实际上是变态枝(亦称生殖枝或花枝);花为两性完全花,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有的品种如珍珠豆型花生,侧枝上的每一节均可着生花序,这种排列方式称为连续开花型(或连续分枝型);有的品种如普通型花生,侧枝基部的1-3节或1-2节只长营养枝,不长花序,其后的4-6节或3-4节着生花序,不长营养枝,营养枝与花序交替出现,称为交替开花型或交替分枝型。
5、荚果和种子
花生荚果顶端突出部分称果喙(hui)或果嘴,荚果各室间缩缢部位称果腰,荚果表面凸起的条纹称网纹。
荚果的形状是花生分类的重要特征。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①普通形;②斧头形;③葫芦形;④蜂腰形;⑤茧形;⑥曲棍形;⑦串珠形。前5种果型具2粒种子,后2种具3粒以上种子。
花生种子也称花生仁、花生米;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种皮称花生衣,有各种颜色,常见的有深红、粉红、紫红、花皮等颜色,是区分品种的特征。
胚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等组成。子叶两片,肥厚,重量和体积在种子中占90%以上,是种子的主体部分。胚芽由一个主芽和两个侧芽组成,位于两片子叶内侧。胚根位于两片子叶之下,胚的末端。胚轴为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
(三)花生的生育特性
花生生长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饱果成熟期)等5个时期。
1、出苗期
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片真叶为出苗期,一般为10-15d。
花生种子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的50%左右的水分时开始萌动;发芽的较适温度是25-35℃,当低于12-15℃、高于40℃以上时对出苗不利;发芽时较适宜土壤水分约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60%,同时还需要土壤氧气充足,此外还要注意种子的休眠性;而种子产生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皮过厚(透气性差)、种子后熟作用、种子内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脱落酸(ABA)和羟基脯氨酸等。
一般珍珠豆型早熟品种休眠期短,蔓生花生和一些迟熟直立型花生品种休眠期较长(100-130d以上)。晒种、加温处理或用乙烯利、激动素等物质可打破休眠,促进发芽。
花生种子萌发为子叶半出土。花生若播种过深、种子倒放或土壤板结,均影响胚轴的伸长、对侧枝的生长。
2、幼苗期
从出苗到全田50%的植株开始开花为幼苗期。
南方春播花生的苗期约30-40d。此期是侧枝分生、根系生长、根瘤形成、花芽分化的主要时期;生理活动比较活跃,氮代谢占优势。因此,苗期施用速效氮肥,可以满足幼苗生长及根瘤菌的需要,对于促壮苗有一定的作用。
3、开花下针期
从始花到盛花(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又称花针期)。南方春播花生的开花下针期约22-25d。此期是花生植株大量开花、下针、营养体迅速生长时期。所谓下针是开花受精后3-5d、子房基部的分生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形成子房柄、把子房向外推出、然后再把子房送入土中结果的过程。由子房柄和先端的子房构成的针状物称之为果针;果针伸长和入土是结荚的前提,即不形成果针的花和不伸长入土的果针都不能形成荚果;此外果针还像根系一样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供荚果发育需要。
花生的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由内向外依次开放。特点是花期长,花量大,不孕花多,有效花少。不孕花一般占总花量的30%左右,其中生理不孕占25%,(主要由低温、干早、缺乏营养等生理因素引起);形态不孕占5%左右(主要是由花器发育不健全而引起的不孕)。
如珍珠豆型品种,从始花到终花需60d,单株花量50-100朵,多的可达200朵以上;普通型品种,花期达100-120d,单株花量100-200朵,多的可达1000朵以上。
花针约占开花总数的50-70%,果针仅占15-20%,其中饱果率仅10-15%。这是所谓“花多果少,秕多实少”现象。一般而言盛花期以前开的花多数能成为有效花,以后开的花多数为无效花。
4、结荚期
从盛花到50%以上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
南方春花生的结荚期约20-25d;结荚期是花生一生中生长较旺盛时期。此期所形成的果数占总果数的60-70%,高的可达90%以上。
结荚与结荚的条件 结荚是果针入土、子房膨大发育成为荚果的过程。花生结荚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对整株花生来说,早入土的果针早结荚,迟入土的迟结荚,从而导致收获时,成熟果与非成熟果共存,成熟度不一致,有饱果、秕果、幼果、有双仁果、单仁果、多仁果、有大果、中果、小果,可见果与果之间的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果重等有很大差异。因此克服结荚的不一致性、提高成熟整齐度,是花生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个荚果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约需60d左右。影响结荚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黑暗条件 在大田条件下,果针入土或遮光处理,才能膨大发育成为荚果。悬空的果针不能成为荚果。
(2) 机械刺激条件 试验指出,将荚果伸入一暗室,并定时喷洒水分和营养液,子房能膨大但发育不正常。如果将果针伸入一盛有蛭石的小管中,荚果便能正常发育,说明蜓石、土壤等机械刺激是荚果发育的条件。
(3) 水分条件 荚果发育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结荚期荚果区干燥,则荚果发育受阻,果小或出现畸形。
(4) 氧气条件 荚果发育需要充足氧气,如果土壤水分过多,发育缓慢,出现烂果烂柄;土壤过于板结,也不利于荚果发育。结荚期当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70%时有利于结荚。
(5) 温度条件 25-30℃的温度有利于荚果发育,低于20℃则发育缓慢,低于15℃则发育停止。
(6) 营养条件 果针和荚果具有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因此结荚区土壤矿质养分良好有利于荚果发育。当缺钙或其他营养元素时,秕果增加,产生空荚。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在结荚期人工剪叶,剪叶1/2时,减产42%;剪叶3/4时减产65%;全部剪叶,减产73%。
5、饱果期
从50%的植株出现饱果到荚果饱满成熟收获为饱果成熟期。
一个荚果而言,果针入土55-60d后,脂肪、蛋白质职累达到高峰。可见饱果成熟期是花生生殖器官大量增重时期。此期所增加的果重一般占总果重的50-70%,是花生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饱果成熟期在南方一般持续30d左右。
(四)花生产量的形成
花生产量一般是指单位面积内荚果的重量,是由株数、单株荚果数和单果重三个基本因素构成。一般情况下,株数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它主要受播种量、出苗率和成株率的影响;单株荚果数主要受、第二对侧枝发育状况、花芽分化状况以及受精率和结实率的影响,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变幅很大,少者只有3-5个,一般为10-20个,多则几十个;单果重主要由荚果内种子的粒数和粒重决定,其中粒重与果针人土迟早和结荚期、饱果期营养的供应有关。
(五)花生品质的形成
花生油中含油酸65.7-71.6%,亚油酸13-19.2%,饱和脂肪酸13.8-16.8%。据研究,花生荚果发育10d后,有一小部分不溶性开始贮藏,到30d左右,种子的增长基本稳定,逐渐进人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等不溶性大量积累时期。以后,糖类和种子含水量显著降低,干物质和脂肪积累迅速增加。到50d左右,含油率达到高峰。
种子中盐溶蛋白质占子叶总蛋白质的90%以上。在果针入土12-16d内,种子中盐溶蛋白质含量很低;20-40d积累迅速,40d时达到个峰值,随后变慢,到50d后又再大幅度增加,约55-60d达到第二个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
影响花生品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品种、气候环境及栽培条件3大因素。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浸染可发生在花生收获前、收获中和收获后的储藏、运抢和加工的整个过程。
第三节 花生栽培技术
(一)播种
1、品种选用和种子准备
(1) 品种选用 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易选用早熟或早中熟的珍珠豆型或多粒型花生良种。例如:粤油551、汕油71等,适合于水肥条件较好的水田种植;而粤油256、粤油92和湖南的湘油2号,适合旱坡地和病区种植。
(2) 种子准备
秋植留种 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作种,称为秋植留种或翻秋留种。秋种留种与春种留种相比较,种子贮藏时间短、新鲜、贮藏条件低温干躁、不易酸败霉变、抗逆性好、生活力强、有利于齐苗和全苗。
播前晒种 播种前壳晒种1-2d,同时要翻动、晒种要均匀一致。晒种要放在土晒场上,不宜放在水泥晒场或石板上,以免高温损伤种子。
适时剥壳 播种前1-2d剥壳,即剥即种。剥壳时进行粒选,选择充实饱满、颜色鲜艳、发芽力强的种子播种。
药剂拌种 播种时,可以用0.3%的多菌灵或0.5%的菲醌等杀菌剂拌种,以防治病害;也可用2-3%的氯丹乳油药剂拌种,以防止地下害虫和鸟兽为害;用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能加速根瘤形成,增强固氮作用。
2、播种与种植方式
(1) 整地要求 整地要早,春花生在秋冬作物收获后、春雨来临之前要抓紧进行;秋花生则在夏收后立即进行;耕作要深、同时地块要平整、疏松、细碎、湿润;如果是垄作或畦作,要利于提高土温和通风透光,以促进花生生长;同时要搞好地块的排水灌溉系统。
适宜花生种植的土壤条件是耕作层深厚、排水性好、质丰富、有钙质、疏松易碎。
(2) 播种期 当气温稳定达到15℃以上,土壤水分不低于田间持水量得50%(不高于70%)时,即可播种。广东省春花生一般在2月份播种,海南省1月份播种,华中地区在清明到谷雨之间。
(3)播种密度与方式 珍珠豆型花生一般2-2.5万粒/亩,实收株数1.8-2.2万株/亩;普通型花生1.2-1.5万粒/亩,实收株数1.1-1.4万株/亩。当然,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分枝性强、蔓生的品种易疏,反之要密;高温多雨多日照、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管理水平高的田块易疏,反之要密。
目前南方在播种方式上一般采用双粒条播、单粒条播、小丛穴播、宽窄行、宽行窄株播种,行距25-35cm,株距15-30cm。
播种深度应掌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深浅一致”的原则,一般以5cm为宜,深不超过8cm,浅不少于3cm。
(二)田间管理
1、营养与施肥
(1) 营养特点 花生所吸收的氮,一半以上来自于根瘤菌固氮,一半左右来自土壤和施肥,其余元素几乎全部来自土壤和施肥。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钙的吸收量不同,但吸收的钙素在全生育期中较为均衡。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苗期约占总量的5-10%,K2 O > P2O5>N;花针期约占10-20%,P2O5>K2 O> N;结荚期占40-50%,K2 O>P2O5>N;饱果成熟期减少,占20-30%,N>P2O5>K2 O。
据研究认为,每生产100kg荚果,约吸收N5-7kg, K2O 3-4 kg, CaO 2.5-3 kg,P2O5 1-1.5 kg;当然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产量水平,每生产100kg荚果所吸收的氮、磷、钾、钙不同,一般时晚熟种>中熟种>早熟种,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
(2) 施肥 施足基肥是花生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基肥一般是以厩肥、堆肥、饼肥、火烧土等为主,适当配合速效氮、磷、钾等。基肥的用量一般占施肥总量的70-80%,追肥占20-30%。在土壤偏酸时,应增施一定数量的石灰。如果微量元素缺乏,可适量的增施微肥。
追肥方法主要有:①根际追肥,花针期以前多采用根际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培土进行。②结荚区施肥(指将肥料施于结荚区域),主要是钙肥宜施于结荚区;其它肥料,在肥少、干旱时也可采用结荚区施肥。③根外追肥,结荚期和饱果期多采用根外追肥。如用0.01-0.05%浓度的硼砂、钼酸铵、稀土等在苗期或花针期喷施,有增产增质效果。
2、水分管理
(1)需水特点 花生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同。据测定,南方珍珠豆型中、小粒花生需水量,一般是播种到出苗阶段占全生育期的3.2-6.5%,齐苗到开花阶段为16.3-19.5%,开花到结荚阶段为52.1-61.4%,结荚到成熟阶段为14.4-25.1%。北方普通型大粒花生则分别为4.1-7.2%,11.9-24.0%,48.2-59.1%,22.4-32.7%。即两头少、中间多。需水临界期为盛花期。
(2)水分管理 各生育期的水分管理经验可概括为“燥苗、湿花、润荚”。是苗期水分宜少,土壤适当干燥,促进根系深扎和幼苗矮壮;花针期宜多水,土壤宜较湿,促进开花与下针;结荚期土壤宜润,既满足荚果发育需要,又防止水分过多引起茎叶徒长和烂果烂根。据此,苗期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花针期70%左右,结荚期60%左右,饱果期50%左右较为适宜。
3、炼苗和清裸
(1)炼苗(饿苗、蹲苗)炼苗是在幼苗期控制水分,促进幼苗根系深扎。炼苗一般在幼苗4片真叶时开始,以土壤干早不危及植株正常的生理活动为度,即不出现反叶、卷叶现象。炼苗一般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块进行,而瘦瘠的旱坡地和生长纤弱的幼苗不宜炼苗。
(2)清棵 清棵是在齐苗后结合次中耕,用小锄将花生植株周围泥土扒开,使两片子叶露出土面,让它们迅速发育成为健壮的对侧枝;经过15-20d后,当、第二对侧枝健壮成长后,再将扒开的泥土埋窝,培土还针。
4、中耕除草与培土
苗期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杂草生长快,应及早中耕除草,为幼苗生长创造一个“净、松、湿、肥”的环境,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花生除草,可在播种后到发芽前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在土壤表面,常用的除草剂有丁草胺、拉索、都尔、恶草灵、扑草净等。
一般在始花后或花针期适当培土,但不宜过早过厚,以不超过5cm为度。适当培土可缩短果针与地面距离,使果针早入土结荚,增加结实率;还能减少土壤流失,加厚土层,增加养分,尤其加强边行植株的培土,有利于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
5、防治病虫害
为害花生的病害有20多种,南方花生区较严重的有花生青枯病、锈病、黑斑病、褐斑病等。对于花生病害的防治,目前主要采取综合防治,即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选育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等,其中合理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是主要的。
为害花生的虫害近百种,南方花生区为害较普遍、较严重的有蛴螬、蝼姑、地老虎、蚜虫、斜纹夜蛾、蓟马等。对于花生害虫的防治,除农业措施外,目前主要采用药剂防治。
6、科学实施化控
植物生长抑制剂如安阳市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缩节胺、多效唑、调节膦等具有抑制花生地上部营养生长,使植株矮壮,促进生殖生长,增加前期有效花的数量,加快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转、促进荚果发育、提高荚果产量的功能。
7、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1)适期收获 当花生植株地上部停止生长,基部叶脱落,顶部叶转黄,叶片睡眠运动消失;地下部大多数荚果网纹清晰,充实饱满,果壳硬而薄,种皮呈现本品种固有颜色,并达到该品种全生育期的天数是为花生的适宜收获期。此外,宜选晴天收获,避免雨天收获。
(2)安全贮藏 安全贮藏的条件首先是荚果和种子必须充分晒干,晒到安全水分以下,即含水量达非油物质的14-15%,以全果计约10%以下,以种子计约8%以下,或用手搓种子能脱皮,用牙咬之易断;其次是保护好果壳,防止在晒、运过程中果壳破损;第三是贮藏环境条件保持干燥、低温、通风、干净,一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温度低于20℃,有通风散热设备,空气无异味;第四是注意翻晒,一般入贮后每隔90d或半年翻晒1次。
花生种子安全贮藏的关键是减少水分,降低种子呼吸作用,防止病虫侵害。因此,只要种子含水量保持在安全水分以下,能贮藏长时间不变质,否则很容易酸败霉变。
(三)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实践证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增产30-50%,其关键技术如下。
1、深耕整地,施足基肥
土层深厚疏松,一次施足基肥是覆膜花生优质高产的前提。春花生宜在冬前或早春深耕,起畦前应将土壤整碎,做到畦面平整,以便覆膜。
2、选择适宜品种
不同熟性类型品种实行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水平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应根据条件和生产水平及茬口选用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品种。
3、提高覆膜播种质量
起畦后要趁墒进行覆膜。覆膜要做到膜与畦面贴紧无皱,膜边贴垄压实,以达到日晒膜面不鼓泡,膜边大风刮不掉。播前种子要分级较选。采取先播种后盖膜方式时,开沟播种深度3cm,深浅一致,出苗开膜孔后要在膜孔周围盖一把土;采用先覆膜后打孔方式时,播种深度亦为3 cm。,播后覆土压实时再在膜孔上盖一把湿土,以防空气对流,保持土壤温、湿度,并起引苗出土作用。
4、喷施除草剂
覆膜花生不宜中耕,覆膜前应喷除草剂。
此外,应做好控制旺长与防治病虫害工作。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大葱高产栽培技术精讲